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,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

以后再说X

刑事司法对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

作者:贾严 发布时间:2025-03-07 点击:

 [关键词] 刑事司法;营商环境;法治

 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良好健康的法治营商环境,会让经营主体放下包袱、安心企业运营发展。这其中,刑事司法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很少被关注,但是在现实中,刑事司法是否规范,恰恰是经营主体评价当地营商环境好坏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一个刑事司法活动充满不确性不公正性的地区,其他营商环境方面工作做的再好,也难以让经营主体安心从事经营活动。可以说,刑事司法对营商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,很多时候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,因此研究刑事司法对营商环境的影响,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。

一、刑事司法与营商环境的概念

刑事司法,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宪法、法律赋予的刑事司法权、各司其职、互相配合,并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办理刑事案件、执行国家刑罚所进行的活动。在我国,刑事司法是一个由各公安机关、检察机关、审判机关、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参与、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,一般分为侦查、起诉、审判、执行四个环节。

营商环境,business climate,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、生产经营、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、市场环境、法治环境、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。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,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,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、财税收入、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。

二、刑事司法对营商环境主要影响因素

1、刑事司法对营商环境的积极影响 。

1.1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
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,是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基础因素,是营商环境向上发展的基石。刑事司法活动,通过打击危害企业安全的犯罪,如黑恶势力敲诈勒索、强迫交易、寻衅滋事等犯罪,可以有效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安全,营造安全、稳定、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
1.2维护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。

通过打击串通投标、非法集资、合同诈骗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类型的犯罪,维护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,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投资热情。

1.3企业安心运营发展。

明确规范的刑事司法活动,为企业提供了行为准则和可知的预期,经营主体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,从而在经营活动中避免触碰法律红线,放心地进行企业运营,推动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。

2、刑事司法对营商环境的消极影响 。

2.1侦查手段对企业运营的影响。

经济犯罪中查封、扣押、冻结是常用的措施,但这些措施不加限制的运用,对企业打击往往是致命的,这些措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,继而导致企业资金链中断,最终破产倒闭。

2.2 人身羁押措施对企业运营的影响。

刑事司法过程中如长时间羁押企业负责人或主要管理人员,会导致企业管理失控,即使最终被无罪释放,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逆转的。

2.3错案刑事判决对企业运营的影响。

刑事错案,对企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。企业可能会因错误的刑事判决而遭受巨额财产损失,包括被没收财产、处以罚金等。而且,错案的纠正往往需要较长时间,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可能已经错过了发展的机遇期,难以再恢复到原来的发展水平。

2.4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影响。

一旦企业涉及刑事案件,即使最终被证明无罪,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也会严重受损。可能会使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对企业产生质疑,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、合作机会减少。

2.5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投资者的信心影响。

“刑不可知,威不可测”,模糊的法律让人无所适从,从而规规矩矩,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公民的个人尊严、权利与自由[1]。不规范的刑事司法,会导致法律丧失规范功能和风险预测功能,企业不知道那种行为会触犯法律,会涉嫌犯罪,因为不可知不可预测,导致没有安全感,最终丧失正常经营和投资的信心。

2.6其他影响。

刑事司法对营商环境的消极影响难以综述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刑事司法中,任意一种行为,对企业的运营都影响重大,轻则造成企业损失,重则导致企业破产,若不加以规范遏制,最终会导致当地营商环境全面崩塌。

三、基于创造良好营商环境,对刑事司法实践提出的部分建议

1、在刑事司法活动中,秉持谦抑性原则。

对涉企刑事案件秉持谦抑、善意的理念,审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,对罪与非罪界限存疑、罪行较轻,经评估变更非羁押措施没有社会危险性的企业主,尽可能采取非羁押性措施。对企业财产依法审慎适用查封、扣押、冻结措施,确实需要的,可以考虑预留必要的往来账户。最大限度减少因案件办理对涉案企业正常办公和生产经营的影响,在符合法律规定前提下,尽可能地使用刑罚替代措施,少用甚至不用刑罚,从而达到即能有效地打击惩治犯罪,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因此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2、严格遵循疑罪从无原则,杜绝冤假错案发生。

如培根所言,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,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了水源。司法实践中,对于一些疑难复杂案件,办案人员可能会受到“疑罪从轻”观念的影响,不敢轻易作出无罪判断,这种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放任犯罪,但也可能导致冤假错案发生,影响司法公正。所以在刑事司法活动中,要严格遵循罪刑法定、疑罪从无原则,对涉企犯罪事实不清、证据不足的,依法及时予以释放、宣告无罪。

3、准确把握轻罪时代相关案件的处理,实现最优社会治理效果。

轻罪时代到来,对于轻罪的合理处理,也会间接成为影响营商环境的因素之一。目前针对轻罪,大量适用短期自由刑的治理策略并不合适。对此,需要根据刑罚的基本理念,结合犯罪发生的实际情况,借鉴国外并不依靠短期自由刑就能够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。对于大量轻罪,可以由检察机关作不起诉处理;对于进入审判环节的案件,尽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同时宣告缓刑;除此之外,可以通过单处罚金、免予刑事处罚来处理轻罪案件,从而大幅度减少对罪犯的监禁,在轻罪治理中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。[2]。

4、坚决杜绝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。

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纠纷,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与公正性,激化了社会矛盾,极易造成冤案错案发生,让区域内的企业丧失安全感,严重影响当地的营商环境发展。实践中要严格执行公安部《关于严禁越权干预经济纠纷的通知》、《关于严禁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抓人的通知》、《关于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越权干预经济纠纷案件处理的通知》等相关规定,明确法律界限,坚决杜绝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,防止刑事打击扩大化。

5、加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的监督。

英国首相威·廉皮特曾说:“不被限制的权力倾向于腐化那些拥有它之人的灵魂”。所以,不断增强监督,是保证刑事司法合规运行的有效举措。要不断建立健全完善刑事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,加强对司法人员的监督管理,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,构成犯罪的,绝不姑息,依法处理,并要及时公布查处案例,作为警示。同时不断强化外部监督,发挥各级人大、政协、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。

6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,提高企业刑事合规认知。

近年来,刑事立法呈现活跃化的态势,刑法规制社会生活的深度、广度和强度都有大幅度拓展、扩张,不仅“管得宽”,而且“管得严”[3]。

立法上的更新变化,在现实中需及时普法到位,要让企业“知法”才能“守法”,避免出现企业因不能及时知悉新的法律规定,从而导致涉嫌犯罪的现象发生。所以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普法工作,通过案例报道、送法到企等多种形式宣传新的法律规定,提高企业刑事合规认知。

四、结论

刑事司法活动体现了一个地区法律的底线思维,不仅是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,更是影响营商环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。公正、透明、规范的刑事司法,就如同清澈的溪流,滋养着营商环境的沃土,助其健康茁壮成长。不规范的刑事司法,则会严重破坏营商环境的根基,其过度的干预或放任,都会成为严重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。因此,研究刑事司法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最终让刑事司法成为经济发展的护航者,而非桎梏者,才能奠定营商环境发展的基石。

参考文献:

[1]罗翔《刑法学讲义》,云南人民出版社,2020年版,第19页

[2]周光权《短期自由刑的适用控制与轻罪治理策略》,北京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4年第1期

[3]周光权《短期自由刑的适用控制与轻罪治理策略》,北京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4年第1期

 


上一篇:火灾事故处理流程法律实务分析

下一篇:供暖服务项目适格委托主体法律分析 ——以北京市小区锅炉房供暖项目为例

Powered by RRZCMS